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行道樹解析

行道樹解析/椰樹粗枝大葉 恐砸傷路人

2012/04/23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鄭朝陽】
椰子樹的修剪是大工程,工作人員還得注意行人安全。 本報資料照
行道樹已成了營造地區特色的重要美化元素,像今年全民瘋櫻花,大台北地區有些鄉里在公園、街道改種櫻花,期盼走出家門就能賞櫻。從北到南,都能看見行道樹鋪陳的特色道路,美不勝收。不過,專家提醒,不是每一種樹種都適合當行道樹,種錯了,副作用也不少。 行道樹營造地區特色,顯著的例子像是台中豐原的黃花風鈴木、台北天母忠誠路的台灣欒樹,會開出色彩繽紛的花,附近社區每年10月還會辦「欒樹節」活動;另外像南投集集百年樟樹所形成的綠色隧道,也成了觀光景點。
再如台大校園可見整排椰子樹高聳入天,形成椰林大道;或在高雄通往墾丁的道路上,也可以看到整排椰子樹,都具有熱帶風情。
不過,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森林經營組組長邱志明說,椰子樹的葉柄太大又粗重,萬一掉下來砸傷人,可得不償失,所以「定期」修剪非常重要。但修剪行道樹也要小心,修剪不正確,樹也會有「傷口」,病蟲由此入侵,可能導致死亡。
至於櫻花,邱志明說,櫻花品系有上百種,若選錯品系,種了也不一定會開花;有的原生在高海拔地區的櫻花,必須經人為馴化,改種在陽光充足、溫差夠大的平地,花苞才會開。而且櫻花容易遭星天牛危害,照顧成本較高。
台北市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副處長許添籌表示,木棉在春季開花結果時,果實一旦爆開,大量的棉絮就會四處飛揚,有呼吸道過敏的市民就會受害。因此,市府已不再種植木棉,只在既有木棉樹零星缺損的補植。

********************************************************** 

行道樹解析/高齡行道樹 空氣淨化能力打折扣

2012/04/23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鄭朝陽】
南90線後壁區土溝里與白河區玉豐里交界處種滿木棉樹,春天花開時,形成美麗的「木棉道」,呼吸道過敏患者卻深受其害。 本報資料照
台灣都會區行道樹普遍有「高齡化」、「侏儒化」現象,前者常是因「保護老樹」的意識愈來愈普遍,使得老樹更新不易;後者則因都會區寸土寸金,樹穴空間侷限,以致行道樹吸收不到足夠陽光,生長因此受到壓抑。 以台北市為例,行道樹樹齡以中山北路80幾歲的樟樹最年邁,許多早開發的舊市區,30歲以上的行道樹比比皆是,至少占全市的半數。
台北市政府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副處長許添籌表示,行道樹高齡化,也讓淨化空氣效果將大打折扣,不過,也因礙於民眾保護老樹的意識高漲,加上經費不足等因素,要移植老樹、種植新樹的確很多困難。
老樹多,綠意盎然,有什麼不好?許添籌指出,樹木和人一樣,年紀大了,新陳代謝也差,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氣的能力,自然比不上年青力壯的樹木。
許添籌說,行道樹是都市之肺,國外都有共識,部分樹種的樹齡超過30年,最好能換植幼樹,但知易行難,「現在若要把老樹移走,有人會跟你拚命的!」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箭竹窩一帶的台灣欒樹盛開,欒樹花期約1個半月,生果後會長出紅色、褐色蒴果,形成「一樹三色」的繽紛景象。 本報資料照
他認為,珍貴樹種的老路樹仍可保存,其餘的可有計畫地換植,為都市空氣淨化做更多的貢獻。 鑽研樹木生理現象的台大森林系助理教授鹿兒陽指出,小樹長大的過程中,不斷透過光合作用,把空氣中的碳固定下來,轉化成醣類,成為枝幹茁壯的主要物質,這也就是種樹可以淨化空氣的主要原理。
鹿兒陽說,當樹木的枝幹長到某一個程度,樹冠的規模不再增加,對碳的固定量就越來越有限,光合作用的速度變得很緩慢,進入「停滯期」,釋氧量也會明顯衰退。因此,人們會對一棵大樹過了十年並沒什麼感覺,但對一株剛育成的樹苗,因為需碳量大,成長速度就是天壤之別了。
至於樹的年紀要多大才會進入上述的停滯期?鹿兒陽表示,從經營森林的經驗來看,許多森林每經過三、四十年就會進行砍伐,這是基於經濟需求、兼顧樹木「再長 有限」的雙重考慮所做的決定,至於老行道樹是否換植新樹?的確有不一樣的考慮,例如移除老樹的遮陽與生態效果(樹是鳥類重要棲息地)損失、民眾觀感等,都 必須考量。
另外,台北市常以中山北路、仁愛路和敦化南北路等「林蔭大道」自豪綠化成果,但仔細看看許多路段的行道樹,常有路樹普遍長不高、枝幹瘦弱、體態歪斜等「侏儒化」現象。
許添籌說,多數行道樹都很委曲,由於都市高度發展,人行道不夠寬,路樹和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只有3公尺左右(6公尺以上較佳),路樹所需的陽光被建築物擋掉 一大半,光合作用的時間被迫縮短僅剩四分之一左右,樹幹就不夠粗壯,也就長不高。為了爭取更多日照,路樹會儘量往有陽光的馬路中央伸展,也形成許多路樹歪 歪斜斜的體態。
許添籌分析,早年為了求綠化的速效,種行道樹時,把樹穴的距離拉得太近,長大之後,路樹彼此碰撞爭奪空間,相互遮蔭的結果也阻礙生長。水泥、柏油等硬鋪面越來越多,也是路樹的生長受限的原因之一。



*****************************************************

行道樹解析/開花飄臭味 大葉山欖惹人嫌

2012/04/23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鄭朝陽】 有時行道樹也會被抱怨,不是樹根破壞建築物,就是開花時臭得讓人惡心。專家說,有毒、有異味、果實和落葉太多的,都不適合當成行道樹。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森林經營組組長邱志明表示,全株有毒的夾竹桃、種子有毒的相思樹、花粉有毒的白千層、花有毒的鳳凰木、汁液有毒的漆樹,都有安全疑慮。不過,只要做好標示,民眾不誤食,就不致於有太大問題。
另外像果實含豐富膠質的麵包樹、雀榕,掉落的果實會黏在汽車上,讓車主很困擾。雀榕一年落葉3~4次,也形成清掃人員的負擔。
台北市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副處長許添籌說,台北市的榕樹共1.3萬多株,數量居各路樹之冠。但榕樹的鬚根穿透力強,且四處亂竄,經常破壞下水道和民房的水泥結構,這幾年行道樹已停種榕樹,並逐年淘汰。
日前陸續傳出高雄市城市光廊的馬尼拉欖仁樹為招蜂引蝶前來授粉,開花時飄散臭味;嘉義市的行道樹大葉山欖樹開綠白色小花,同樣也因臭味惹人嫌。
許添籌表示,像北市忠孝東路六段也種大葉山欖當行道樹,它原生在海邊,那裡的季風很強,大葉山欖的耐風性很好,忠孝東路六段在早年還是一片田野,風勢很大,因此種植大葉山欖為兩旁住家擋風,但它的生長速度較慢,因為全把力氣花在抗風上了。


*****************************************************

行道樹解析/選樹條件:防噪、吸塵、耐風…





2012/04/23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鄭朝陽】
圖/聯合報提供
今年春天台灣掀起前所未見的賞櫻熱,國內許多城市近幾年把部分行道樹改成櫻花樹,希望年年見美景。不過行道樹的用途,不能只是開花、好看,能否改善噪音、吸塵、防風等更是主要考量。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森林經營組組長邱志明表示,行道樹除了美化、綠化環境,還必須考量城市的空汙及噪音等問題,還有維護的難易程度。通常會依道路特性、是否處於乾旱地區、是否靠海等環境條件,決定行道樹的樹種。
邱志明表示,一般道路的行道樹,主要先決條件要能耐空氣汙染,例如:黑板樹、台灣欒樹、櫸木及鳳凰木等。
另如木棉、重陽木等行道樹的優點是耐旱,可以節省澆灌的水資源;沿海地區多種刺桐、欖仁樹,有不錯的防風效果;若想要防噪音,種樟樹、茄冬、橡膠樹、榕樹都是不錯的選擇。
也因此,各縣市主要的行道樹種都不一樣。邱志明舉例,台北市的市樹是榕樹、新北市是樟樹、桃園市和高雄市都是木棉、台中市是黑板樹,之所以有差異,除了民眾依喜好度票選,適合當地的生長環境,也是重要考量。
邱志明說,早期各縣市行道樹,因為考量快速綠美化及遮蔭效果,行道樹種常選擇長得快、又能抗病蟲害的「速生樹」,例如榕樹、橡膠樹、菩提樹等,但因為這些 樹種很強勢且樹冠茂盛,又屬於「淺根性」的根系,形成頭重腳輕、颱風來襲容易倒伏,補植花費不少,甚至發生砸傷人等意外事故,因此檢討聲浪不斷。
他指出,過去常見榕樹、橡膠樹等根群盤生於土壤淺層,極易破壞路面或建築結構,所以近年來,各縣市行道樹逐漸改種深根性、樹型漂亮、好管理的小葉欖仁等喬木。
邱志明表示,適合當行道樹的樹種,要符合三大原則,包括考量生長特性的選擇、原生樹種優先、環境調節功能;其次是考量人行道寬度及樹型、花期、抗風性、抗病性、地域性等選擇。

**********************************

行道樹解析/ABC必學單字大閱兵

2012/04/23
【聯合報╱本報訊】 Street trees 行道樹
carbon sequestration 固碳量
photosynthesis 光合作用
Aging 高齡化

延伸閱讀
‧看見台灣大樹/陳月文/遠流
‧台灣行道樹圖鑑/陳俊雄、高瑞卿/貓頭鷹
‧台灣賞樹情報/張碧員、呂勝由/天下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