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人 對 人 的 故 事

「人」對「人」的故事
遊覽車在高速公路上翻車,這團大陸客來台沒玩到,有人受傷,有人受驚嚇,卻還是合捐了六萬元奠儀給罹難駕駛施俊豪的家屬。團員代表和施太太紅著眼眶、相擁致意的那一幕,悲傷中滿溢著人情、人性。
大陸觀光客來台,遍地開花,幾乎已成了台灣社會的「風景」之一。有人在商言商,純粹視為生財來源;有人懷著根深柢固的「一邊一國」印象,改不了偏見。甚至對於是否「大家都是中國人」的這句話,有時來客說得親熱,作地主的倒不一定領情。
但說到底,兩岸交流,人民對人民,最終還是回到「人」對「人」的基礎上。就像這次遇上車禍的大陸團,出遊第二天就演出歷險記,對台灣的印象恐怕還很片面,但「同車就是有緣」,共同經歷了生死劫難;對於出事死亡的駕駛則非但未聞責怪,反而卻有「要不是他,我們可能全完了」的感激,且有「他走了,而我們活下來了」的感觸。
這樣的心意,無關乎政治,甚至無關乎主客關係,就是「人」對「人」而已。批判性格強烈的韓寒來台,寫下「太平洋的風」,讓他心有所感的不是馬英九,而是普通的台灣老百姓,不也出於同樣的心情?
兩岸關係,在相當領域裡還是要坐在談判桌上協商,在相當時間內還是會受到政治糾纏。但人民對人民的交流越多,「人對人」的因素發酵,發揮的影響力越大,就越能往「正常化」的方向發展。地球村的同伴,天涯若比鄰,何況兩岸?

【2012/07/10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