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另一種角度看倫敦奧運


投稿:另一種角度看倫敦奧運

南太井蛙

更新時間 2012年7月23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2:28

奧運在倫敦舉行,全球都在談英國、談倫敦。倫敦是一個甚麼地方,惜迄今未去過,但自幼嗜讀狄更斯,隨著他的文筆早巳神遊霧都無數次。正如狄更斯當年漫步蘇豪區的七晷區(Seven Dials),每每由衷感嘆的﹕「上帝啊,這片街區將從我內心激發多少對於邪惡和卑劣的狂想!」密如蛛網的街巷,鋪石的路面遍布水注,倒映著大都會的燈火,殘陽如血的泰悟士河靜水流深,絮訴歷史陳說。

狄更斯就是在這個城市裏,用自己猶如歌特大教堂般宏偉繁複精緻的作品,將現實的人物在虛構中孕育再生,在陰霾縹緲的慘淡中,展現善良美麗之人的遠大前程,宣示告誡我們﹕世人醉死夢死道路或許永無止境,但你的路並非注定如此。
相關内容
 
奧運在這樣一個孕生天才而且有著悠久歷史的古都舉行,可以在金牌一爭高低俗套之外,展現英國文化底蘊深厚的一面,除了還保留世間較古老的君主制度,這裏也最早萌生民主,她的工業革命影響帶動了人類科技文明的大進軍。盎格魯‧撒克遜人建立了英國之外的美國、加拿大、澳洲和新西蘭等大小強國,迄今仍然是世人嚮往移居的樂園。

奧運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種文化,除卻主辦國耍提供賽場住宿一切國際標準必備設施,各國健兒參賽力爭「最高最快最強」,另一方面在體育競技中最大限度開發人體潛能,挑戰高強度高速度高難度,以金牌多寡論輸贏己經並非惟一目的。奧運文化更所以攖取人心,體察於「重在參與」的奧運精神,人們期望見到運動員健美而勇敢頑強的一面,道德高尚的一面。光是爭金牌是不夠的,為奪金牌而作假更不能容。所以賽場上觀眾的掌聲並非僅獻給勝出者,也獻給頑強堅持到底的失利者。

倫敦已是第三次舉辦奧運,個人覺得本屆奧運的籌備有幾點值得稱道。首先是不大肆鋪張,雖然零七年重新修訂的預算比零五年計劃高出四倍,但還是在九十億預算中節省了五億鎊納稅人金錢﹔

其二是開幕式的設計向媒體公開,以「英國鄉村」為主題亦突顯了英國藝術家對本國文化精萃的獨具慧眼之見地。因為真正的英國的確是在鄉村,那裏有歲月留下的精緻與魅力,高樹矮橋,綠芊連天,牛羊嚼草,土牆一路,磚屋石頂,那是英國雅靜悠閒的原味。選中這一主題,也是英國人不炫耀作風的體現。試想在物欲橫流的摩登時代,石屎森林與污染廢氣扼殺綠意生機,還有甚麼比得上一座田園農莊?就連林語堂大師也曾嚮往過﹕「人生在世最幸福莫過於居住在英國鄉村,娶一房日本太太,再有一位中國廚子。」

其三是奧運聖火的傳遞,全過程亳不張揚造勢,十分平和。所選起點也有很深寫意,偏偏選在英國的「地之盡頭」康沃爾郡的蘭茲角開始傳遞。

同中國人腦子裏的「天涯海角」概念不同的是,康沃爾郡的「Lands End」 並非一個旅行者足跡所至的最遠之處,而是英國人船隻啟航前往世界最遠之處的起點!看來盎格魯‧撒克遜人是在向世界傳遞某種訊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