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核災下的台灣之愛

核災下的台灣之愛
2012-03-11 01:04 中國時報 【黃稔惠】
 轉眼「日本三一一地震海嘯核災」已屆一年了。

 那是剛度過一年中最寒冷的二月份,進入三月的日本,校園裡開始聽見驪歌的合唱團練習,然後是離情依依的畢業典禮,還有即將在四月份迎接新生入學的開學典禮。一般企業正為四月的新會計年度而忙得無法應付交際應酬,這段期間不打擾企業商號已是日本社會的常識。而社會新鮮人也坐立不安的思緒中等待四月一日的「入社式」,普羅大眾倒是興奮的準備迎接春暖花開的賞櫻活動。

 那是上班族迫不及待的星期五,在茶水間或是樓梯口,總是較平日更為熱絡的聚集,討論晚上去哪喝兩杯。那也是東京都知事選舉開戰前的火熱時期,多方人馬紛紛湧入東京,個個誓言取代現任的石原慎太郎。那天下午日本各大媒體以頭條新聞報導石原宣布參選邁向四連霸的大新聞。幾分鐘後,日本歷史產生了變化。一陣天搖地動之後,震傷了日本東北,也震驚了全世界,所有媒體工具都加入報導行列,轉為怵目驚心的天災畫面。

 一向以溫情訴求著稱的日本東北,在劇烈的災害中已遍體麟傷。來勢洶洶的海嘯侵襲完全無視於人們的驚恐反映,血肉之軀在毫無惻隱之心的天災地變中輕易的被吞噬,前所未有的災害畫面,都是令人無法置信的殘忍!

 災害發生後,台灣各界以將心比心的情意對日本注入實際的關懷,捐款金額,高居世界之冠。且速度之快,令人動容,與有榮焉!但當時有國際媒體將原因歸納為歷史背景融合的國民性云云,津津樂道不已。一年後的今日,筆者無意挑起民族情緒,但如舉例說明的話,一流的芭蕾舞者,構成其精湛舞藝的原因很多。但如果勉強將它歸之於:「人類承襲了猿猴的敏銳而善於彈跳。」等結論的話,只徒增煞風景而已,毫無創新的觀察力。

 今日台灣,包容多元的人口結構,並存在著多元社會價值。兩千三百萬人口中,涵蓋了認同台灣的新移民、新住民。而這次為日本賑災而勞心勞力的影響人物,大聲疾呼賣力加油,他們大多數出生於戰後,而戰前出生的台灣人並沒虧欠日本,這份無私的愛,純粹道義而已。這是外國人無法理解的!

 在地理上,台灣與日本「一衣帶水」,天災地變喚起多數人的關心。而重要的是,多元文化的台灣具備了人性的敦厚與熱情。

 有許多外國人士告訴筆者;只要稍為透露身體不適,馬上有人迅速傳播消息,然後湧進大批物資,還附帶各家良藥秘方!只希望遠道而來的朋友能快速痊癒。

 這就是台灣式的愛;這份愛的品質,沒有雜質,總是奮不顧身的,只想把最好的,獻給客人。

 姑且無論這樣的行為是否得當,筆者以為多數的台灣人每遇他人有難時,總是義無反顧的給予即時救助,這種純潔無瑕的真性情,才是我們真正的國民性。而看似粗線條的舉止,其實藏有一顆敏銳的心,對於突如其來的變化,在緊要關頭都能機靈的應付自如。這個樸拙又精準的熱力,讓許多旅人在此找到熟悉的溫度。

 這是最接近人類的原始溫度……

 為此,我要給在賑災中,及平日付出關心的所有人,獻上發自內心的喝采;你們真的偉大,一幕幕的讓我看到了「為善不欲人知」的美德,這像一幅畫,在我心中永不退色。有了你們,台灣變得了不起。你們的愛是那麼真實,毫無瑕疵,毫無雜質,令人感動!

 (作者為日本民俗藝能文化研究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